top of page

Chat GPT小考察

  • 作家相片: sky372615
    sky372615
  • 2023年1月23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3年1月24日



過年期間,去了位於東京一間中國人開的按摩院。按摩到一半的時候,按摩師突然大喊了一聲:

「天貓精靈,音量小一點」

「好的」


我嚇了一跳,一開始以為她在對我講話,

後來才弄清楚是在對阿里巴巴開發的AI智能「天貓精靈」下指示。


仔細想想,對按摩師來說,手是最忙碌的。這時候用嘴巴就能下指示的確是很方便的事。

不禁感嘆,有時候對在跟別人講話時「自作多情」反應的Siri雖然覺得有點煩(笑),但在某些情境下,對某些人而言,AI智能對話的確是幫了一個大忙。 比方說最近很紅的Chat GPT。


我開始實際接觸Chat GPT,是因為公司同仁的推薦。

由於我們是UX設計團隊,因此他偶爾會向Chat GPT尋求UX設計方面的意見,並分享給我們其他組員。我一開始看到他貼給我們的對話截圖,還問他說是跟哪位前輩在對話(莫非是我們請的顧問?),後來才知道, 原來是AI。



作為一位充滿好奇師的UX設計師,當然得來親自考察一下。於是,馬上便註冊了帳號並展開與「小G」(擅自幫Chat GPT取的綽號)的對話。


從結論來說,以下是我的幾點考察。



1. 能回答知識性的問題,但無法做情感交流

其實這點並不意外,原本這項服務的定位,就是一個「小博士」。你會向「小博士」問專業領域的問題,但不會向他聊個人感覺主觀感受。

但並不是說,所有的AI都無法進行情感交流,在日本甚至也有開發出許多AI機器人是負責「陪伴」的,只是Chat GPT並不走這個路線。



2. 無法提供第三方平台的搜尋結果

如上面截圖所見,由於沒有地理位置探測機能,無法推薦周遭店家;也無法直接提供別的平台的職缺資訊。

儘管Google似乎把Chat GPT視為強敵,但我認為光從這點來看還是能得知兩者的調性不同。目前的Chat GPT,擅長於在專業領域提供知識,例如工程師可以簡單從Chat GPT得知程式碼的寫法。但如果今天,是想尋求推薦一間氣氛好的咖啡店,大概還是會求助於Google Map或相關應用程式。



3. 令人訝異的高水準語言表達

最讓我訝異的還是小G竟然還懂得在對話中先表達「共感」,然後再「提供建議」,最後還不忘「獻上祝福」。這樣的講話結構很符合真人世界「彬彬有禮」的溝通模式,甚至用詞、語氣也都非常流暢到位,不得不讚嘆現在的AI真的很厲害。


不過,還是有發現一點跟真人對話很不一樣的地方:

針對問題雖然有問必答,卻抓不到問題背後的意圖。

比方說

在真人的對話中,如果有人跟我們說「好累喔」,我們可能會回問「怎麼了」,進一步去了解對方的狀況後,再給出建議。 但小G一接收到訊息後,便會一口氣把所有可能的建議都先列出來。雖然這和搜尋結果的邏輯相似,對確未必是作為「人」的我們當下所需要的。


透過這樣的發現,也讓我間接認識到「人與人溝通」的本質,在於「覺察」。覺察當下的環境、氛圍、對方的狀態、以及發話的意圖,再進行交流。否則如果只是自顧自的講出自己想講的,就與AI無異了。



結論

我認為,世界上不會有完美全能的AI。

但,這些AI,都是為了讓我們生活的某個層面更方便而存在。


就像文章開頭的按摩師,因為有了「天貓精靈」的幫忙,她再也不用在手沾滿黏滴滴的精油的時候,還要為了調整音樂的音量而暫時放下工作去洗手。


與其對AI過度期待,或過度害怕, 不如抱持著平常心,把它當成一個小幫手,

讓它幫助我們生活地更輕鬆, 讓它帶給我們機會重新省思,「人之所以為人」的獨特。

Comments


  • LinkedIn

©2024 by Tokyo Insight Lab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