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,你想怎麼度過呢?
- sky372615
- 2023年1月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我們會害怕失敗,是因為沒有人告訴我們,
「失敗了也沒關係。」

※圖為以前畫的明信片
2023年,你想怎麼度過呢?
我最想送給自己的一句話是:
「擁抱失敗,勇於失敗」
不要害怕失敗,是我最近領悟到UX Desgin一個很重要的概念。
UX Design,或Design Thinking的核心思維,都在於在「原型製作(假說)-驗證」的過程中,不斷以螺旋般反覆前進。

只是這樣的概念以往比較是針對思考,或專案的進行。而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詮釋這樣的螺旋性前進與UX的關係。

嘗試,失敗,再嘗試。
短期間內,不斷重複著這樣的循環,是用UX Design在設計產品或服務時,無法避免的process。這也就是為什麼UX Design常被與同樣講求快速開發與修正的敏捷開發組合應用的原因。
看到這樣的圖,你有沒有聯想到什麼?
沒錯,就是做實驗。
我們小學的時後都做過實驗。我們都知道,實驗就是在一次次失敗當中,不斷修正,嘗試。我們也都被教育過,愛迪生發明燈泡失敗了六千多次,因此我們要有科學家精神,不害怕失敗,勇於嘗試。
但事實上,等到我們漸漸長大,才發現社會不是這麼一回事。考高中,考大學,我們被要求要一次到位,選對系所,考上好學校。當我們一出社會,就被灌輸要到安定的大公司或公務員體系工作人生才有保證。
就像登山一樣,我們抓著繩索跟著前方的人緩緩往上爬。
不敢往下看,因為害怕想像失足的樣子;
不敢放開繩索,因為害怕一不小心就會
墜落。
身為一個完美主義者,其實我也是一個很害怕失敗的人。
在來日本以前,我遵循著一般升學道路上了研究所,想著畢業就去找一份喜歡的工作嘗試看看。儘管當時我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沒什麼辦不到。
但,一場交換留學卻改變了我的命運,讓我被迫面對接連不斷失敗與承認自己的弱小。 我在東京大學當了半年交換生後,又留在早稻田唸了一年的日語,接著便硬著頭皮和其他日本學生一起求職。一開始由於語言能力的問題,寄了幾百封履歷,不是石沈大海,就是在第一次面試時就因為語言能力的關係被刷掉。一開始的工作也因為語言能力,吃盡了苦頭。別說做喜歡的工作了,光是為了要加強語言,我就得花其他日本人同儕的百倍,千倍的努力。甚至就算是如此,還是總覺得自己工作能力比不上他們。
於是我第一次體會到,原來世界上不管再怎麼努力也有克服不了的事。
我開始體會到,重力加速度的,
墜落。
我還記得,那是工作第一年的春節。由於工作上的一些巨大的挫折,當台灣的家人們聚在一起過年時,我一個人躲在東京5坪的小房間內。不想跟任何任講話,只覺得世界拋棄了自己。
這時候,電話響起。是我母親打來的。
她沒有多過問,只淡淡地說了一句:
「如果累了,隨時都可以回來。身體最重要」
在那之後,我偶爾會想起這句話。
就算失敗了也沒關係,因為我還有台灣,我還有家人。
我覺得,我們會害怕失敗,是因為沒有人告訴我們,
「就算失敗了也沒關係。」
我們以為失敗了,就會墜落到山腳下,但事實上,
生命總會在某些時間點,給予我們一些人,一些契機, 讓他/它們柔軟地擁抱摔下來的我們,讓我們不再受傷。
提醒我們,我們一直都在如螺旋般前進,
就像設計產品一樣,我們很難一次就成功。
我們必定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原型製作、與測試之中,發現insgiht,然後修正。
也因此,盡可能縮短螺旋的span,
透過一次次小的嘗試讓小螺旋增加,
讓一次次的小失敗鍛鍊自己的勇氣,
是加快螺旋前進的訣竅。
這是UX的設計手法,
也是人生的設計手法。
2023年,
我最想送給自己的一句話是:
「擁抱失敗,勇於失敗」
然後,也成為那位,
當有人摔下時,能柔軟擁抱他的人。
你呢? 2023年,你想怎麼度過?
Comentarios